• 门派拳种肖氏心意拳

    肖氏心意拳是一种保守,神秘,心意合一的内家拳法。特点 : 一阳指。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神妙莫测。将佛、道、儒家,理论熔于一炉。是一门科学的内外兼修之拳术,其顺大自然客观生化规律,以天地阴阳之平衡,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缠丝拳

    武林门派门派拳种缠丝拳

    缠丝拳,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清朝雍正年间由王一川(一说黄益川)从江西传入巴蜀,其代表性传承人有杨为善(四川泸州纳溪四面山人氏,因两眉兼白,人称杨白毛),廖福圣等人,杨为善追随王师多年,先后在四川、湖北、河南、江西、广东等地访师授徒,清咸丰元年,杨为善来到昌州濑溪河畔的龙水居住,传徒游学忠、游学谦、刘礼文等人,游学忠、游学谦传龙嗣顺,龙嗣顺传何五堂等人,何五堂传子何峻山,外孙陈世兴、陈世福...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绵拳

    武林门派门派拳种绵拳

    绵拳起源于何时、何地、由何人所创,至今尚难找到确凿的证据。但是通过上海绵拳代表人物孙福海之子——孙长根、孙宝庆的回忆,可以确定在上海最早传播绵拳的人是孙福海的师父孟光银。1920年前后,孟光银来到上海传授绵拳,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完善。孟光银(原名孟招德,又名孟关宇或孟关雨),原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沧州顺德镖局的镖师,主要在山东、河南两地走镖,后拜一位经商的老翁学拳而得绵拳...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程派高式八卦掌

    程派高式八卦掌亦称八卦揉身连环掌,创自八卦掌实战名家高义盛先师,在京津一带颇具名气,后经几代努力,使高式八卦掌得以广泛传播,程派高式八卦掌动作姿势要求:顺项提项,松肩垂肘、畅胸实腹、立腰溜臀、缩胯搿膝、十趾抓地。八卦掌以趟泥步沿圆走转为主要运动形式,讲求一走(凝视转圈走)二视(在转行或转身换掌时,双眼始终注视两掌,谓之手眼相随)三坐(转行时腿不得伸直,采用屈腿坐胯,在转身换掌时的一瞬间...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离合拳

    离合拳的特点、实用性与传承史 “离合拳”不仅是一套短打格斗技法,而且,是一套上乘的养生术。一套历史悠久、蓄纳、舒展、动作优美的养生术,也是一套处处蕴藏杀机的近身格斗技(在实战方面)。古称:“短手拿打扣锁术”。 用现在话谈实战:与其说 “离合拳”是一套近身短打格斗术,不如说它是一套擒敌拳。其实,它不只是一套擒敌拳,还是一套女子防身术;或者说它是擒拿与反擒拿的解脱术,也是空手夺刃术。总之,一拳多用...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祁式五行通背拳

    武林门派门派拳种祁式五行通背拳

    怎么叫通背?通背拳大师修剑痴如此描述:通背并非是派别的名称,此乃是锻炼的法则。通就是通达的目的、贯通的方法;背乃是人的脊背。要点始在于背,脊背的效能可以通达四肢,所运之力,乃由背发,由背通于肩,肩通肘,肘通腕,腕通手,手眼步,意气力处处则通。背向下通于腰,腰通于胯,胯通膝,膝通足,足通步,步通身。周身所运之力,原由于足,通于腰,达于背,探背松肩,贯通于手掌、手背与指捎,全体内外贯通一气...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白猿通背

    白猿通背,是一项传承明晰、体系完整、 理论科学、体用合一的古老武技。 一、传承明晰 据本门拳谱记载,白猿通背由宋朝初年的著名道士陈抟初创于武当山,于淸朝道光二年,由皮货商、矮个子鲁云清传给北京石鴻胜,由此,白猿通背的正根本源转移到了北京,在北京历传六代。 笔者之前五代主要传人的传承谱系,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前四位老前辈的照片,为笔者独家所有,此乃本门主要传人的标致。为防假冒...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疯拳

    武林门派门派拳种疯拳

    钟陸英,生于康熙壬午年四月二十日,卒于乾隆戊戌年六月二十二日卯时,享年七十七岁,情厚义睦,体壮如牛,武功高强。重点将武功传给了钟茂才。由于兄长们相续离世,精神受到刺激,常患精神错乱症。传授子孙武功不按路数来,不听话则挨打,个个学的呆傻、癫疯。哪怕是水坑也要往里练倒功,变成泥猴!待他清醒时,发现子孙们舞枪弄棒怎成这样了!自己兴奋得狂笑不止,说来也怪,与对手过招时,往往能快速击败对手,摔跌滚扑...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田派太极拳

    武林门派门派拳种田派太极拳

    三摇三摆 田金龙老师多年来潜心研究太极拳,开发出一套太极拳技术体系与训练方法。以“三摇三摆”的太极劲为基础训练,“掷、挂、偏、拧”四大推手技法为运用,“平正即空”的空劲为提高,弥合了太极拳的“有限之空”与“无限之空”两个技术体系,使太极拳学习简单方便、快速入门,并通过长期的默识揣摩,证悟到太极拳的“空灵境界”。田金龙老师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将、单式、拆招、套路、推手、散打融为一体...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王式王青山形意拳

    王式(王青山)形意拳源自一代形意名师(王青山)老前辈,曾师从邢战河、傅剑秋学习 “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并将拳术特点结合起来创出舒展大方的王式(王青山)形意拳。王式(王青山)形意众多如国内武术名家马振邦等;在国外传播王式(王青山)形意拳多年的秦明堂等 ...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玉门氏武道

    武林门派门派拳种玉门氏武道

    玉门武道在清朝以前称为玉家拳。玉家拳在明朝时期主要流传于广东梅岭一带,随着玉氏家族部分人移居广西,玉家拳亦随之在广西有传承。因玉氏家族人少力量薄弱,为求自保,故门规严禁承传者将玉家拳传给外姓人家。清朝时期,玉家拳已分有三支,一支传于广西环江(古称思恩县),一支传于广西忻城泗涝(有玉珍等人,玉珍先生现已近60岁),另一支传于广西来宾市桥巩乡下马王村(也就是现在的玉门拳)。在清末年间...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牛街白猿通背拳

    武林门派门派拳种牛街白猿通背拳

    通背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背拳最早的文字记载于明代黄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的说法。其子黄百家为王征南先生的高足,在其《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文中,进一步为六路注释:“通臂,长拳也”,这说明明代时期通背拳已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 白猿通背拳,据老谱记载,此拳自唐末宋初由陈抟老祖所传历经数朝,至清代道光年间...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炮拳

    武林门派门派拳种炮拳

    八门炮拳,是八门拳拳种的重要代表套路。又称八门地支炮拳,炮拳为母,属地支;撕拳为子,属于天干,与撕捶、九环捶、通背拳合称为八门拳术的四大拳柱子,既是八门拳的支柱、栋梁。炮拳又通常与撕捶合起来,并称为“撕炮拳”,又称之为“拳”。 清代中期一位被称为常巴巴的老人将该拳传入兰州。 初传到甘肃河西的武威等地,后来又辗转传到青海、新疆等省区。 炮拳是查拳门派套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三个套路:三路炮拳...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温水小手拳

    武林门派门派拳种温水小手拳

    拳谚曰勤习武,练小手,豪气冲云天。 温水小手拳,中华传统武术优秀拳种之一。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手意为小巧灵活,抨边抓拿,虚虚实实,出其不意。其动作朴实简洁,发力刚柔,多剁(震)脚动作,讲究有力迎面上,无力走两边,以防为攻,主要盛行于川黔渝及周边比邻地区。 小手拳即可以一人练习,又可以两人同时进行对练,套路动作朴实节段,各套动作具有不同的风格,适合不同年龄特征的人修练,拳法刚柔相济,内外兼修...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门派拳种清拳

    武林门派门派拳种清拳

    清拳是汉族传统长拳类中的一个优秀拳种,起源于佛门。这个拳种一直在北京潭柘寺承袭相传。至第二十二代传人北京潭柘寺养性大师(出家前俗姓温名仰),于清光绪年间将清拳传给第二十三代传人河北宁晋县李鹤鸣。此后数十年,养性大师游历于冀中大地广结善缘,清拳遂开始在冀中大地流传。李鹤鸣所传第二十四代:杨重德、杜二滨、刘铁侠、张宝昌、张宝贵、赵六、陈茂仁、张俊海、王保安、张来福、刘如贵、宋全胜、王寿恒、赵同印...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