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武术套路运动对幼儿园学龄前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胡微 孟祥太 勾庆华
摘要:武术 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幼儿武术活动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机体的适应能力发展的积极因素,不仅可以发展幼儿各种基本能力,更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实地观察、走访所获得的一手宝贵资料,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套路运动对沧州市学龄前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浅析当代武术概念的嬗变戚虎-李勇
武术知识【摘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现有武术概念方面的研究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历史、社会发展的原因,对武术概念有不同的描述,且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但多数都是停留在技术层面,未能全面表述武术概念的内涵,虽然也有涉及文化性的描述,概念仍然不能涵盖当今武术的所有内容。 【关键词】武术;概念;嬗变 引言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归纳和总结...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浅析中西方纪录片视角下的武术传播-傅智 张晶
武术知识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国内外“武术纪录片”为视角,旨在分析中西方武术记录片中的叙事主题、传播内容与效果等。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36—03 就影视业来说,世界各国在展开文化交流过程中,输出的不仅是影视作品,同时输出的也是民族文化。作为武术文化传播的载体——武术纪录片,取材于真实的武术生活...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武术门派
武术知识少林功夫传人潘国静中国武术门派、套路众多,蔚为大观。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5年出版的习云太《中国武术史》,拳种部分有46节计75种、器械部分有27节, 可见其众多纷繁。事实上,在我们上面谈到的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四大派内部 ,又有许多支派,各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显著特色,又可能发展为新的支派。在四 大派之外,有数量更多的较小一些的派别,犹如满天繁星,形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 大观。...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知识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两大类。 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运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又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 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一、单练 (一)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主要拳种有长拳、太极拳...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武术散推手中摔法类常用技法例解
在武术 中针对动作常用到一个字--招,同着,是比喻手段、计策、办法的意思,又从不同角度叫作着数或招数、招法、招势等。习武者在交手中根据对手的变化而作出不同的动作,有的成功取得胜利,有的导致失败,经过一代代习武者地选择和提炼,逐步总结、传承下来许多相对实用、高效、符合技击规律的动作或动作组合,这就成为习武中常用到的招势。人们根据对招势本身质量水平的感觉,有的还称为高招、妙招。 拳有固定招势...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武术散推手中拿法类常用技法例解
制人而不制于人、妙手空空是中国武技 崇尚的交手之道。以硬碰硬如同牛斗、壮欺弱、伤人战胜对手是粗夫莽汉下乘之技,非关武学。随机应变、浑然无迹、有感皆应、阴阳互济是技击规律的法则与精神,是武学臻美境界与精髓,脱化神明武技之道激励着习武者在实践中进入技艺的自由王国。通过方向正确、方法科学、循序渐进,经过苦练、实练和巧练,由精益求精达到出神入化,由渐修顿悟而趋于大成。武术 交手里的拿技...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武术套路改革新思路-李永
武术知识武术套路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并以技击动作为素材,把我攻守刚柔等规律的整套武术练习形式。武术套路教学,就是要将某一种武术在发展中形成的套路教授给学习者,使学习者能够循序渐进,整体发展,以固定形式形成武术基础,再从中寻求灵活的运用。 NO.1 现今武术套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武术教学的定位不够清晰。武术套路教学的对象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群,因此应该针对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定位...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武术与易经
武术知识中国武术与古典文学,是同根同源的共生关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双碧,堪称双子星座,同样辉煌,同样灿烂。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中国武术的滥觞,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轫;文事与武备至少在两三千年以前,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携手而行;舞枪弄棒与吟诗作赋,很早就是被我们先民所看重的文化修养的两个方面。历史中,有无数的武术家本身就是文学家,而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中也洋溢着武术的风采。这在世界文化史上尚无先例...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武举制与齐鲁地域武术文化研究
武术知识文章借助历史资料,采用地域文化学研究方法,探讨武举制发展的历史背景;以清代山东武举人和武进士人数的地域分布情况为例,统计了清代齐鲁地区武举人数与武术拳种的地域分布情况,分析了武举人数与地域环境、习武风气、民族性格的相互关系。 唐王朝建国后的几十年里,稳定,社会和平,出现了“人之忘战”的现象,以文入仕受到重视,尚武之风逐渐丧失。隋唐的府兵制到武后时已经不适应军事的需要,吐蕃、突厥相继为患...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正确认识中国武术-孙天民
武术知识武术是冷兵器时代人们相互征战的产物,是人类在实战中逐渐探索出来的格斗方法和技巧,进而渐次演化成今天武林中的各拳种多门派。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融入了浓厚的华夏文明传统,其中不仅包含实用技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技击原理与实践、强身健体的等等,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 从技击方面讲,武术在我国的各个朝代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武器的相继出现...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正确的搜身方法与押解
武术知识大家好,我们在第一期里介绍了关于搜身与押解的相关内容,这期我们书接上回继续学习有关搜身与押解的其他知识理论。 正确的搜身方法 一、展臂靠墙搜身法 搜身方法:军警将暴徒捕获后,应该命令暴徒两脚开立,两臂伸直上举,面向墙壁,以墙或支撑物作为依靠,要使其胸腹部靠在墙壁上,两脚尖抵住墙根,对暴徒进行由上至下的搜身检查。先摸索上体,由头开始,颈、肩、胸的顺序时行。尤其注意上衣领口及口袋...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概述武术的内涵演变及未来发展的建议-柳家明
武术知识本文主旨是讨论武术的本质属性,并呼吁要挖掘、保存、再现武术的本质属性。 一、中华武术的内涵 中华武术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元素: (一)技击元素。这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是中华武术的精髓,没有了它就不能称其为武术; (二)健身、养生元素。这是次要元素,不为武术所特有,有许许多多的运动形式都可以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三)哲学、宗教元素。 这是后人人为地加入到武术内涵之中的,其目的是想用特定的理念来解释...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格斗训练应注意的三个问题-邓许庚
武术知识一、活用战法 运用战法,贵在灵活,出神入化。中国古代兵家讲:“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神”和“妙”,都在一个“活”字。格斗训练样式多,情况复杂,相应的战法多种多样,都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所谓灵活运用,一是将某一种战法“变换形态”;二是将某一组战法“变幻组合”,从而出其不意,令恐怖、暴力分子防不胜防。灵活运用的关键是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格斗中的胆量要素和心理素质-杜新春
武术知识格斗的代名词即散手、散打、搏击或技击。真正的格斗则有别于擂台上的比赛。对于擂台比赛而言,由于受禁打部位的限制,则很少出现生命之虞。只要你技术全面,经验丰富,而且又有足够的耐力,就有获胜的可能。在实际格斗中,除了要具有以上的条件外,更主要的是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胆识。有的人练了多年的拳,在与拳友较技时,总能获胜,但真正遇到需要自卫或者应该出手的时刻,就不知所措。这就是心理素质和胆量的问题。...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